印染廢水處理設備
印染廢水處理設備
【印染廢水簡介】
印染工業是我國傳統的支柱產業,印染過程共有8個步驟:退漿、精煉、漂白、絲光、染色、整理、干燥及成品。
印染廢水,即纖維織物在以上過程中產生的廢水,主要含有各類紡織漿料染料、化學助劑等,其中的一些漿料和染料中的高濃度礦物鹽和有機化合物含量很高(特別是偶氮染料)。
常見印染廢水有以下特性:
①水量水溫變化大、水質波動大;
②有機物濃度高、色度高、堿度大;
③可生化性差,廢水COD/BOD低至0.2左右;
④處理難度極大(PVA漿料、色度);
⑤部分廢水含有毒有害物質。
【印染廢水危害】
首先,印染廢水中含大量的有機污染物,排入水體將消耗溶解氧,破壞水生態平衡。沉于水底的有機物,會因厭氧分解而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,惡化環境。
其次,這類廢水通常色澤深,嚴重影響收納水體外觀。有色氣體還會影響日光的投射,不易于水生物的生長。
而且印染廢水絕大部分偏堿性,進入農田會使土地鹽堿化;染色廢水的硫酸鹽在土壤的還原條件下可轉化為硫化物,產生硫化氫。
【印染廢水處理工藝】
了解了印染廢水的特性,就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污水處理措施。印染廢水處理工藝通常分為以下三大流程:預處理階段、生物處理工藝、物理處理工藝。
一、預處理階段:
印染廢水污染程度高,水質水量波動大,成分復雜,一般都需進行預處理,以確保處理效果和運行穩定性:
(1)調節(水質水量均化)
均化水質水量, 池內常用水力、空氣或機械攪拌設備進行攪拌。 為防止纖維屑、棉籽殼、漿料等沉淀于池底。
(2)中和
通過調節池均化本身的酸、堿度不均勻性外,一般需要設置中和池,以使廢水的pH值滿足后續處理工藝的要求。
(3)染料濃腳水預處理
染色換品種時排放的染料濃腳水,數量少但濃度極高,對這部分廢水進行單獨預處理可減少廢水的COD濃度,這對于小批量、多品種的生產企業尤為重要。
二、生物處理技術:
生物處理工藝主要為好氧法,目前采用的有活性污泥法、生物接觸氧化法、生物轉盤和塔式生物濾池等。為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,缺氧、厭氧工藝也應用于印染廢水處理中。
(1)活性污泥法
普通活性污泥法、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、序批式活性污泥法、生物吸附氧化法等。活性污泥法具有投資相對較低、處理效果較好等優點。
(2)生物接觸氧化法
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容積負荷高、占地小、污泥少、不產生絲狀菌膨脹、無需污泥回流、管理方便等特點,因而近年來被廣泛采用,其特別適合中小水量的印染廢水。
(3)生物轉盤、塔式濾池
在印染廢水的處理中曾取得較好的效果。但由于占地較大,對環境的影響較多,處理效果相對其他工藝低,目前已很少采用。
(4)厭氧處理
對濃度較高、可生化性較差的印染廢水,采用此方法能較大幅度的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。目前大部分印染廢水處理中具有采用。
三、物理處理方法、以及其他方法:
常見的有格柵、過濾、瀝水等方法,通常是通過物理手段將水中的雜質過濾篩選出去,以達到基本的除雜目的。除此之外,還有絮凝沉淀法、化學反應法等其他辦法,都可以被安置在印染廢水處理流程中,從而達到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。
印染廢水一體化設備,將預處理階段、生物處理階段的流程反應池集中于一體,還可以另接其他的物理處理設備。靈活搭配眾多處理設備、靈活運用多種處理工藝。能夠適配多種場所,是當今處理各種污水的熱門產品。
印染工業作為歷來占據產業比重較高的行業,高質量發展能夠推動社會升級,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;而印染污水又作為特色型極強的一類污水,針對這一處理過程專門研發的污水處理設備,能夠極大程度地助力印染廢水處理工作。